close
6月6日晚,音樂界有一件大事兒!湯沐海、邵恩、胡詠言、餘隆、譚利華、陳燮陽、徐東曉、張國勇、李心草九位著名指揮傢同臺奉獻瞭一場演出!
超強演出陣容,快來認一認 方非攝
你沒看錯,就是同一場!九個人演一場,簡直是史無前例。而且,這九位響當當的指揮傢還是主動調檔期,拋開其他一切演出安排共同上陣,隻為瞭一個人——指揮大師李德倫。
李德倫,1917年生於回族血統的官吏傢庭,自小受到母親音樂藝術啟蒙以及良好的文化教育。1943年畢業後到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當指揮。
新中國成立後,李德倫先後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、中央歌劇舞劇院的指揮。1953年後,他到原蘇聯音樂學院深造,師從著名指揮傢阿諾索夫。1957年學成歸國,擔任中央交響樂團指揮。
他曾先後指揮賀綠汀、馬思聰、羅忠榕、吳祖強、陳培勛等中國作曲傢數十首交響樂作品的演出,並在國外演出《黃河大合唱》《山林之歌》等20餘部中國作品,並在中國首演瞭歌劇《蝴蝶夫人》。
2001年,84歲的李德倫溘然長逝,令人發出“世上空餘《田園》曲,人間不見李德倫”的感慨。
台中商標註冊申請
6月6日是李德倫大師一百周年誕辰的日子。所有受過他影響的指揮傢們早早預留出這一天的時間,排除萬難也要辦這場音樂會。在他們口中,李德倫先生被稱為“李大爺”。
下面,為大傢分享一篇舊文,是李德倫先生去世前發表的文字。十幾年過去瞭,他把交響樂普及講成相聲段子、遊說三任文化部長蓋起北京音樂廳的故事,現在還為人津津樂道。時間雖流逝,沉淀在內心的歡樂、感動和緬懷不會變,大師之所以為大師,這就是最好的證明瞭吧。
2001年5月底,作為有突出貢獻的老一輩音樂傢,李德倫被中國首屆音樂金鐘獎授予80克純金制成的終身榮譽勛章。但這“金獎”似乎來的有些遲瞭,重病在床、已經84歲的他,還不知道這個終身的榮譽。
協和醫院的深深庭院,坐落在喧鬧的王府井大街,更顯一份難得的寧靜。李德倫因患尿毒癥在這裡的病房已經住院有一年半瞭,身體時好時壞,意識時清醒時糊塗。
1999年11月19日,年過八旬的李德倫抱病坐著輪椅與79歲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斯特恩同臺上演瞭世紀絕唱(下圖),現場的許多觀眾依然還記得當時的情形。大病未愈的李德倫左右旋轉著笨重身軀,上下揮舞著手臂,一曲《莫紮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》隨之如溪水般淌出……自那以後,再沒有人看到他指揮,再沒有人在公開場合聽到他幽默的講話瞭。但誰又能忘記,為我國交響樂的普及立下汗馬功勞、德高望重的這位老人呢?
李德倫:1980年,當我指揮一套法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時,痛心地發現,觀眾隻有一半,前邊的座位都空著;讓交響樂在中國成為人們藝術欣賞的一部分,是我夢寐以求的心願
李大爺,這是北京特色的稱謂。凡是認識他的人,不管男女老幼都叫他李大爺,是尊稱,也是愛稱。
俗話說,幹什麼吆喝什麼。李大爺是幹交響樂的,他吆喝起交響樂來,在中國交響樂發展這幾十年裡應該算是最賣力的一位瞭。從“文革”前到現在,他每到一地演出,總要附帶有一項任務,那就是交響樂講座。他講課思維敏捷,趣味橫生,著名的戲劇傢黃佐臨先生曾把李德倫的講解說成是:“往往在指揮交響樂之前來段相聲”。李德倫不僅講音樂,而且講情操。講課從音樂說開去,內容涉及古今中外,人文、歷史、哲學,這種講課一般還不收報酬。
196台中申請商標8年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在農村演出,指揮李德倫
李大爺有驚人的口才,表現瞭他的修養之深。他善於把極嚴肅的話題用詼諧的語言講出來,讓你容易接受,留下深刻印象。他講解如何欣賞交響樂,有時候一連三個多小時不休息,聽眾無一離席,大傢都被他的話迷住瞭。80年代,他帶著小型樂隊做普及演出,上半場通常是樂器解說,講到一種樂器,就請人拉一段。講到小提琴時他說:“這是小提琴,英文名字叫violin;小提琴要這麼拉……”歪著脖子比劃一下,“解放區時管它叫做‘歪脖掄’。”引得聽眾哈哈大笑。
最後介紹大鑼,他說,交響樂隊的樂器都是西方樂器,惟有這個鑼是中國的。全世界的交響樂隊都有鑼,都是中國制造的,因為造鑼的秘密隻有中國人知道,外國人造不出來。然後講,有一次在外國演出,見到樂隊的樂器都是新的,惟有鑼已經破瞭個大窟窿還在使。問他們為什麼不換一個新的?他們說無鑼可換。又問偌大個工業國傢連個鑼都不趁?負責人說趁倒也趁,說著從箱子裡拿出一個鋥光瓦亮的鑼來,是用機床旋出來的,敲一敲,發出的聲音很難聽。中國的鑼都是一錘一錘敲出來的,哪能用機床旋呢。再翻過那個破鑼一看,上面寫著“光緒二十八年制”,好傢夥,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瞭。說到這兒,李大爺讓打鑼的同志“鐺”地猛敲一下,算是抖完“包袱”,講解也就結束瞭,掌聲熱烈地響起來。
有人把李德倫幽默的講解告訴給瞭相聲大師侯寶林,侯寶林也來聽過一回李德倫的講解。後來,侯寶林把李德倫講的一些笑話編到瞭相聲裡,像《扔靴子》、《醉酒》裡順著手電筒光柱爬上去、對著鏡子貼橡皮膏等故事就是從李德倫這兒得到的。
相聲大師侯寶林
李德倫普及交響樂講座影響瞭中國上至中央領導,下至普通百姓。從臺上到臺下,他把音樂慢慢植入到每一位靠近他的人心中。“您是李大爺吧,我聽過您講的課。註意身體啊!”李德倫走在街上,經常遇到這種問候。不管是在北京,還是在外地,不管是熟悉還是不熟悉的人,都跟他熱情地打招呼。一位自稱是音樂發燒友的北京人,逢重要交響樂演出一定出席。“我不敢揣測外地人,但我敢說,在北京這座城市,凡是喜愛交響樂的中青年人,沒聽過李大爺講座的恐怕不多。我這點兒交響樂細胞就是因為在大學時聽過李大爺的幾次講課,給培養出來的,他邊講解邊揮動胖胖的拳頭,把我們帶入瞭貝多芬精神世界的大門。”
北京的大學,李大爺基本上都去過瞭,有的還不止去過一次。就在1999年生病住院前,北京聯合大學還請他去講課呢。李德倫說:“我小的時候,有人給看手相,說我有福氣,‘九鬥一簸,到老坐穩’,可交響樂觀眾少的現狀令我坐不住瞭。利用我的有生之年普及交響樂知識,提高人們的音樂欣賞水平,對我來講已成為義不容辭的責任。”在他的倡導下,勞動人民文化宮八十年代初開辦瞭每周一次的交響樂講座(1986年後又搬到瞭北京音樂廳),恢復瞭星期音樂會。李德倫不僅自己去講和做普及演出,還帶動同事、學生也來參與。
進入20世紀90年代,更有人尊稱他為大師。他聽瞭,很不習慣。“覺得也沒幹什麼,抬得這樣高不好。前有賀綠汀、蕭友梅等老音樂傢,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呀。從留學回來到現在,我就隻幹瞭這麼一件事———普及音樂。”
李德倫:山東濟南人文薈萃,當年已有藝術學院。我在那裡的各大學及單位辦講座,聽眾反應熱烈,掌聲不斷。我說,你們不要為我鼓掌,如果這裡成立瞭交響樂團,我給你們磕頭瞭。
在越來越多的人隻關心小圈子的生衰、榮辱時,李大爺卻“催生”瞭不少交響樂團,為中國大陸註冊商標的交響樂大傢庭又增加瞭新的分子。
“有次我到內蒙古,當地沒有正規的交響樂團,是由三個小樂團臨時組合成的。演出時我對在場的政府官員說,咱內蒙古幅員這麼遼闊,氣勢雄偉,又有人才濟濟的優越條件,卻還沒有一個正規的交響樂團……”這番話,催生瞭內蒙古交響樂團。
同樣,到山東,也有類似的情況。“山東濟南人文薈萃,當年已有藝術學院。我在那裡的各大學及單位辦講座,聽眾反應熱烈,掌聲不斷。我說,你們不要為我鼓掌,如果這裡成立瞭交響樂團,我給你們磕頭瞭。”李大爺對交響樂的執著,對交響樂的真誠,把山東省的領導感動瞭。那年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全部留瞭下來,組成瞭山東青年實驗樂團,後來改叫山東交響樂團。現在,該樂團首席還是當年那班的學生呢!
台中商標申請流程
1959年國慶十周年,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演出貝多芬《第九交響曲》
插下一棵小苗,並不是就不管瞭,還要澆水護理。李大爺每幫助一地成立瞭交響樂團,就事必躬親地進行指導。他生性隨和,生活向來簡樸。當接待的人問他對生活的要求時,他總是說自己是來工作的,因為自己太胖,隻要求房間裡有坐式潔具便可以瞭,有時就住小旅館。他去山東,鼓動著上海音樂學院著名音樂教授黃曉同也一同去幫忙;他扶持瞭一個山東交響樂團,還帶他們到北京參加藝術節開音樂會,見見世面,亮亮相。
河北省交響樂團成立後,李大爺多次前往,要麼親自去輔導,要麼請其他音樂傢或他的學生去。90年代初,廣州樂團成立後,李德倫就帶著他的學生、剛剛獲得全國指揮大賽冠軍的李心草趕到瞭廣州,當地媒體報道的標題是“老李、小李齊上陣”;他們一方面為廣州交響樂團開音樂會,一方面還舉行瞭帶講解的交響音樂會。
1997年,漫畫傢丁聰為李德倫畫瞭張像,要他自提像贊。李大爺提瞭:“自幼人稱木猴,以其猴模作樣而常常發木也。及長,人又稱我‘李大哈’,以其生活上馬馬虎虎也。為‘曲高和眾’而奔走半世紀,始發現尚在起跑線上。”李德倫慚愧的是,在他擔任中央樂團常任指揮時,由於種種原因,沒能帶領中央樂團去完成達到國際水平的使命。1996年,文化部在原中央樂團的基礎上改革樂團體制,仿效國際職業樂團的做法,新成立瞭中國交響樂團。在這個問題上,他盡管已經退休,仍全力給予支持。“我已年屆八十,雖大好時光已逝,但還可以敲邊鼓,為之吶喊。”
李德倫教出瞭不少學生,譚利華應該算一個。1990年,中央樂團舉行紀念柴可夫斯基誕辰150周年大型音樂會,李德倫將自己執棒的機會給瞭譚利華,十年師徒,李德倫覺得譚利華已經能擔重任瞭。也是在那一年,譚利華出任瞭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和首席指揮。此前,北京交響樂團一度處在去留存亡之間。李德倫找有關領導,四處呼籲,在報紙上寫文章,要求保留北京交響樂團。“不僅要保留,而且要建設,還要發展,一個泱泱大國的首都的交響樂團,應該成為最好的交響樂團,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標志,北京這個城市裡應該每周都有新的音樂會舉行。”讓他老人傢欣慰的是,現在北京交響樂團不僅沒有解散,而且已經躋身於全國前三甲;每年不僅有正規的音樂季,而且周周都有音樂會。
李德倫:他說沒錢啊!我說沒錢沒關系,劇場花錢多,音樂廳省錢……蓋音樂廳這事要想一下子辦成也不容易,所以得抓特點,抓機會。950萬元蓋成瞭北京音樂廳,現在花2000萬也蓋不成瞭.
李大爺這一生幹過不少得意的事,建北京音樂廳是他什麼時候想起什麼時候都偷著樂的事。
“當時是黃鎮部長,他說我沒錢啊!我說沒錢沒關系,我們又不是蓋劇場,劇場花錢多,因為它有舞臺設備,音樂廳省錢。黃鎮部長說,那一百萬夠不夠?我說,夠瞭。旁邊的人就向我擺手小聲說一百萬不夠,別答應。我說,夠瞭!”
“音樂廳開始蓋起來瞭,剛把地基打好,這錢就沒有瞭。而且文化部還換部長瞭,是周巍峙。周巍峙是音樂傢啊,他又撥瞭錢繼續修音樂廳。快修好瞭,就差把房頂蓋上去瞭,又換部長瞭。我對朱穆之部長說,已經修成這樣瞭,就差房頂瞭。他一看說,蓋。最終蓋好瞭。
“就是這事,要想一下子辦成也不容易,所以得抓特點,抓機會。950萬元蓋成瞭北京音樂廳,現在你拿2000萬也蓋不成瞭。”
1986年1月6日,北京音樂廳開業系列音樂會上,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演出,格外激動。他可以說是北京音樂廳的歷史見證人。這裡最初是一傢私營電影院,解放後收歸國有,名為中央電影院。60年代改建為北京音樂廳,70年代毀於大地震,在他和其他音樂傢的呼籲下,政府撥款終於原地擴建,有瞭如今的北京音樂廳。北京音樂廳像星星之火,慢慢點燃瞭北京人聆聽高雅音樂的熱情,帶動起全市交響樂欣賞的風氣。
如此“講究策略”的李大爺,在生活中其實是個馬大哈,丟三落四,需要別人照顧,直到60多歲時,近90歲的媽媽還要站到陽臺上,叫住他,“眼鏡忘帶瞭”。後來是老伴時時關心著他的生活。他回到傢的主要工作也還是音樂,音樂像常春藤一般伴隨著他的一生。
社會浮躁,眼高手低的人多,能夠塌下心來做點事的人少。李大爺為音樂做瞭不少事情,心中始終裝著別人,裝著交響樂。他把這個看得很重,住院期間,經常有音樂界的老人或學生來看他。有一次三位學生來看他,他坐在輪椅上與他們在接待室聊天。有的講我這一輩子功不成,名不就,有的講我這一輩子如何如何不輝煌……李大爺打斷他們的談話:“你們都是作曲傢,這麼多年瞭,先別想功名成就,你們想想該為別人做點什麼,哪怕你們為你最愛的人寫一首作品,也算做一件事。”其中一位聽完,不禁說:“太刺激瞭。”
不管是指揮境界,還是思想境界,李德倫都堪稱是位大師,但他從不以大師自居。他與音樂的感情很深,對交響樂發展的關心,已經遠遠超過瞭對自身成就的關心。如果音樂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快樂,他就樂此不疲地到處播撒音樂種子;如果這件事或這個人對音樂有利,他更是責無旁貸地呼之,鼓之,絕對是虔誠的音樂播種者。
台中商標申請
原文刊載於2001年6月25日《北京日報》,推薦微信公眾號藝綻(ID:bjvariety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